“腾冲人杰地灵、山青水秀,是一个科学家很好仰望星空的地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一语道出腾冲这座人文之城缘何能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在这个科技引领未来的全新时代,2022腾冲科学家论坛的成功举办,科学与人文,由此在腾冲"碰撞"了!在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即将举办之际,论坛小编归纳整理人文腾冲七大板块,诚邀您看璨若星河的人文腾冲。今天为大家带来:
腾冲:欧风缅雨遗腾冲
在一部部汉唐典籍中的“乘象国”、“滇越”、“腾越”、“越赕”、“藤越”、“藤充”、“腾冲”相继出现,现实的腾冲,日新月异,处处洋溢着现代气息。回眸一瞥,千年鸿爪,汉史、唐书里遥远而神秘的腾冲,她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亲切。那悠悠古韵,吸引了另一双眼睛看腾冲,这就是近代来到腾冲的西方人。

(埃德加·斯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于1931年初所著的《马帮旅行》中,记述了他对取道香港,乘小火轮在越南海防登陆,经河内进入云南,沿滇西古道到达腾冲的经过。“这个马帮有六十匹腾越骡子和健壮的小型马。连马锅头都骑马,这是很少见的。他骑一匹精力旺盛的小马驹,纯黑色,颈项上套着一圈铃铛,欢快地响个不停。好一副豪侠气概?他从我旁边走过,笑着向我打招呼,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知道他是多么英俊,多么富丽堂皇。我像看到了罗宾汉似的,大为神往。”这就是斯诺来到腾冲之前就看到的腾冲人。

(腾冲马帮 腾冲文旅供图)
斯诺进入腾冲城,记下了一段至今读起仍令人浮想翩翩的文字:
“腾越,我不会忘记赶集时的街道,数以百计的小个子黄皮肤的人,坐在黄色的大伞下面卖东西,使我想起了美国沿街兜售水果的车子。我不会忘记,从南门进城以后,在宽阔的街道上行走,街上好像空无一物,但却是全云南最清洁的街道。我看见几位中国女士,身着蓝白两色的绸衣,其中一人头上戴了一小枝茉莉花,另一个正在她光滑的头上插着十几片玉石和闪闪发光的黄金饰物,她还戴着手镯。……

(腾冲集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处于上世纪30年代中国边远的小县城,一般都是贫穷愚昧的,脏乱不堪的,而斯诺看到的腾越县城却是“全云南最清洁的街道。”足见当年腾冲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
斯诺看到腾冲街市,就想起了大洋彼岸家乡的街市。无独有偶,英国女作家美特福夫人亦有同感。美特福夫人也是于上世纪30年代游历腾冲,但她的游历路线与斯诺不同,她是从当年英国的殖民地缅甸八募沿古商道进入腾冲的。她从缅甸长途跋涉,进入腾冲,感到简直是“换了人间”,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当她第一眼看到腾冲城时,即产生了“我望见腾越,立像迎接故人,仿佛英人摹制中式柳景图案(中国山水画),一旦栩然而活。”美特福夫人几乎把腾越当成家乡,立刻就像见到亲人。当她游览腾冲城南的来凤山时,极目纵览,看到“城外四周,田亩弥望,皆辍耕而呈赭褐。腾越叠水河蜿蜒其间,一线如银……山顶有塔,我最喜背塔而坐,俯瞰叠水河域,悠然神往”。
(腾冲叠水河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所有到腾冲居留的西方人中,苏格兰植物采集家乔治·弗里斯特是居留时间最长、经历最为丰富、遭遇凶险最多的人。1904年8月,乔治·弗里斯特到达中国滇西“城墙包围着的腾越城”。这里是“鲜花盛开之地”。腾越“以其对花卉、园艺、设计的文化鉴赏而闻名”。之后,弗里斯特以英国驻腾越领事馆为基地,足迹遍及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以及西藏边沿的深山密林、崖峰雪岭等人迹罕到之地。他大为感叹道:“世界上最丰富的杜鹃资源在腾越、在云南”。1931年,弗里斯特他们在腾冲界头发现了杜鹃之王——大树杜鹃。




(大树杜鹃 刘正凡摄)
腾冲人在对外交往中,既能与外来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又能坚持中华民族自立、自主、自强、自信的精神,积极认识外来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在建筑上借鉴西洋体式和材料,创意美妙,中西合璧的建筑,早已出现在腾冲民居之中。尤为突出的,当属和顺图书馆。其二门为砖石建成,中部高、两肩低的平顶三拱门。正门为英国产的推拉式铁门,左右侧门稍小,各装铁栅门一扇。二门与图书馆整体建筑相协调,新颖美观,意境深邃,引人入胜,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有的民居,从大门转入二门处也安装了英产推拉铁门,简明而又得体。和顺寸氏宗祠大门、尹家巷脚总大门,都是解放前从国外进口水泥等建材,建起来的仿罗马式建筑。和顺还有许多人家的窗户乃至晒台的栏杆,都属英法所产铁花窗、铁艺护栏。

(和顺图书馆 腾冲文旅局供图)

(和顺寸氏宗祠 李恒宇摄)
腾冲人使用进口货品极为平常。从服饰、雨具、洗漱用品,到形形色色的灯具等,无所不有。西方有使用方便,计时精密,形制多样的钟表,常能领风气之先的腾冲人均能购来“为我所用”,报时的美英挂钟、德国音乐挂钟、日本桌钟、瑞士手表,在和顺不是罕见之物。而外来的缝纫机、留声机、擀面机、保险柜、烤箱和当年有名的来灵牌自行车等,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家使用。1900年后,县城则有人开起了相馆,经营照相业。照相器材就有德国产的蔡司依康相机等,从业人员还订购《柯达摄影术》《柯达杂志》等,以提高业务知识。当年的腾冲相馆已能洗出24寸的大型人相。腾冲城乡此前已有的洞经乐团等组织,还购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使用。如小提琴、黑管、德国钢琴、德国音乐号等,至今在一些人口里仍能如数家珍。这是腾冲进入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肇始。

(腾冲老物件 庞孟菲供图)
腾冲人在与域外人民交往中,崇文重教、春风化雨构建和谐,以自身丰富的文化魅力,宽容地接纳了许多外来文化,真可谓“去粗取精为我用,欧风缅雨遗腾冲”。
综合撰稿:杨耿耿 参考书目:《文化保山·腾冲》